找到相关内容333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2)

      “灌顶住”便是明了佛法,渐渐能如说修行。  十行是“欢喜行”,“饶益行”,“无恚行”,“无尽行”,“离痴乱行”,“善现行”,“无著行”,“尊重行”,“善法行”,“真实行”。  那十住所修,但能自利,所以叫做“住”。这十行所修,兼能利他,所以叫做“行”。  “欢喜行”是修行“布施”。一切都能舍,不求财利名誉。所以人见了都欢喜。  “饶益行”是修行“持戒”。不受色声香味触的染著,并且能令一切众生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668372.html
  • 《肇论》篇目编排问题略论——兼谈东晋南北朝佛学思想

    者皆从《续藏经》所录作“惠达”而不作“慧达”,以示区别。  [5]《高僧传》中提僧肇的作品虽并未提及“肇论”,但不能作为《肇论》在梁慧皎时尚未结集的确证,因为“肇论”一词现最早见于隋灌顶的《大般涅槃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868465.html
  • 《 诸说中第一 ── 力挺佛陀在人间 》 自序

    洋溢的佛弟子。我曾经从其著作中获得一些启发,心中仍视为是师长。6只不过接触到印顺法师著作后,全然诚服其中,才真正有“醍醐灌顶”之感,确定印顺法师思想有较高的正确性与合理性,发愿依循其思想路线而走。而对于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368471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2)

    ,宝华戒坛名震一时。清末民初因有弘一、慈舟律师的弘扬,律宗乃存续不衰。      六、密宗   密宗因自称受法身大日如来真实言教(密咒)的传授,且须经灌顶等入教仪式和秘密传授方可传习,故称密宗或密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968742.html
  • 弥陀净土的追寻——北宋“往生西方”著作的探讨

    姚婆、张文炽妻、汾阳县老人、邵愿保  十二、仅见于《往生传》二者:明赡、灌顶、智琰、神素、神素、功迥、慧日、启芳、圆果、慧兰、道抚  十三、仅见于《宝珠集》三者:宋满、尼净严  十四、仅见于《新传》四者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268778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如来佛在华藏庄严世界的色究竟天厚严宫雪际湖所讲的《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续》(汉译名《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》即《大日经》)为根本经续,也是如来部续。金刚部续是《金刚手灌顶续》,莲花部的经续无藏译本。  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
  • 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

    》是宁玛派僧人所编写的各类传记、授记、教史及宗教经典等,内容较为庞杂,其中有名的有《莲花遗教》、《莲花生传》、《大授记经》、《才旺嘉噶玛》(《印度长寿灌顶法》),等等。  关于《掘藏宝库》的编撰,据...

    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3568840.html
  • 试析阿底峡与宗喀巴对神通的不同态度

    [26]但佛教根基依然未见加深多少,这可以从上、下两路弘法的情景得到验证。阿底峡入藏后,除了协助仁钦桑布等译师翻译显密经论,还为阿里僧众弘传显教经论并传授密法灌顶,但他用力甚勤的却是阐明业果、宣传皈依...

    高泽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868915.html
  • 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

    即自己的境界。这是一个普遍而绝对性的存在,这个存在的象征性表现就是曼荼罗。  藏密认为,有志于学习密宗的信徒首先要学会彩绘曼荼罗、布绘曼荼罗或者禅思曼荼罗;学会曼荼罗前还必须学会灌顶。为了绘好曼荼罗...

    康·格桑益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0668938.html
  • 西夏文佛经《吉祥遍至回和本续》题记译考

    btsas”的西夏语音译,今多汉译为枯巴拉拶(或枯巴拉孜),汉意为“天救”。他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著名的翻译家,阿底峡的弟子,11世纪人。他初参卓米,略闻法要,欲求灌顶教授,卓米非多金不得。于是他三赴印度,学得《...

    孙冒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068954.html